首页 > 关于我们

新苗广州基地成立于2016年,是在“新苗脊柱侧弯综合防治体系XTS”原则指导下,以脊柱侧弯医疗专家为主导,联合包括流行病学、侧弯筛查、医学形体、矫形支具、强化康复、超声肌电以及统计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脊柱侧弯筛查及保守治疗团队,建立的集脊柱侧弯筛诊治为一体的综合性保守治疗基地。同时,也是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治疗基地、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学生健康合作中心、以及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脊柱侧弯普查基地。



普查部

2013 年在广东省教育厅、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的支持下成立。部门成员均经过正规的脊柱侧弯知识考核和专业化的普查操作培训,是国内唯一一支专业化的脊柱侧弯普查团队。团队目前已完成广东省 5 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160余万中学生的脊柱侧弯公益筛查,筛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及各市教育局、省市政府、同行、社会、媒体的广泛认可。

强化康复治疗部

依托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专注于中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具备开展冲击波、理疗、按摩、牵引、电刺激、强化矫正等脊柱侧弯全方位的保守康复治疗项目,为支具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医学形体治疗部

医学形体治疗部是在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和广州体育学院形体系的支持下组建,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脊柱侧弯形体治疗的专业化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经过国内外专业形体治疗培训,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套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形体治疗方法,填补了目前国内轻度脊柱侧弯治疗空白。


 

支具治疗部

部门成员皆经过严格的侧弯专业知识考核和支具制作培训,是国内首个由专科医生和专业支具治疗师联合打造的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团队,精通全天支具、夜间支具、术后保护支具、婴幼儿软性支具、软支具等各种类型支具的治疗。支具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侧弯类型、角度大小、脊柱柔软度、年龄大小、病人依从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团队的专业性确保每位患者都可以获得最佳的个性化支具治疗方案。

网络客服部

部门成员熟悉脊柱侧弯筛查、形体熟悉支具、康复及手术治疗的完整流程,具备扎实的脊柱侧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电话网络跟踪治疗经验。目前负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公益筛查项目的咨询工作,并为广大医学形体治疗、支具治疗、强化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提供治疗随访。

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以下简称“新苗预防中心”)是2016年3月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以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健康防控为服务宗旨,承接筛查、预防、宣教、形体训练、医疗技术咨询以及学术研究与交流等脊柱侧弯综合防控相关工作。
新苗预防中心是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多市教育局、中小学生保健所以及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以国家科技重点研发、省市重大项目专业前沿发展为指引,专注于国内脊柱侧弯早期防控的专业机构,是国家青少年脊柱健康防控的示范基地。

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

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团队部门介绍
普查部门 —— 2013 年在广东省教育厅、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的支持下成立。部门成员均经过正规的脊柱侧弯知识考核和专业化的普查操作培训,是国内唯一一支专业化的脊柱侧弯普查团队。团队目前已完成广东省 5 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160余万中学生的脊柱侧弯公益筛查,筛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及各市教育局、省市政府、同行、社会、媒体的广泛认可。
医学形体治疗部 ——是在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和广州体育学院形体系的支持下组建,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脊柱侧弯形体治疗的专业化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经过国内外专业形体治疗培训,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套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形体治疗方法,填补了目前国内轻度脊柱侧弯治疗空白。
支具治疗部 ——部门成员皆经过严格的侧弯专业知识考核和支具制作培训,是国内首个由专科医生和专业支具治疗师联合打造的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团队,精通全天支具、夜间支具、术后保护支具、婴幼儿软性支具、软支具等各种类型支具的治疗。支具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侧弯类型、角度大小、脊柱柔软度、年龄大小、病人依从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团队的专业性确保每位患者都可以获得最佳的个性化支具治疗方案。
强化康复治疗部 ——依托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专注于中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具备开展冲击波、理疗、按摩、牵引、电刺激、强化矫正等脊柱侧弯全方位的保守康复治疗项目,为支具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网络客服部 ——部门成员熟悉脊柱侧弯筛查、形体熟悉支具、康复及手术治疗的完整流程,具备扎实的脊柱侧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电话网络跟踪治疗经验。目前负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公益筛查项目的咨询工作,并为广大医学形体治疗、支具治疗、强化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提供治疗随访。

 

(一)以第一作者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等基金课题10项

1、主持 “多椎体去旋转技术矫正LenkeⅤ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课题,200万,中山大学5010项目,2012.7~2022.6

2、主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化调控差异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致病机理的研究“课题,32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1.1~2013.12,编号:81071439

3、主持“双弯同步直接椎体去旋转治疗特发性脊柱双弯疗效的临床研究”横向课题,15万,2012.5-2015.5,现课题正顺利进行。

4、主持“低龄儿童脊柱侧凸分节段定量定向去旋转的生长棒系统研制”课题,3万,广东省科技厅,编号:2008B030301114,已完成。

5、参与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关于“脊柱侧弯手术矫形的动物模型开发”课题的合作 2007.6始,已完成。

6、主持“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开发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 分课题(2007),7万,广东省科技厅,编号2004z1-e003,已完成。

7、主持“选择性深度扩臼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课题,文件号:中博基字[2005]12号,1万,中国博士后基金(2005-2007),已完成。

8、分课题主持“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微创治疗的器械及方法研究",(“创伤救治技术与器械及方法研究”,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负责单位: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分课题(2000-2002),完成。该课题采用微创器械,使BMP更加准确注入舟状骨骨折端又可以减少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大大减少了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引起的残疾人数,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解决了临床上传统舟状骨骨折治疗后,骨愈合困难、疗效差等难题;

9、主持“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1999-2001),完成。该项目的完成对广东省1万余名新生儿进行DDH的普查,早期发现DDH患儿近百名,并早期给予治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课题对广东DDH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预防措施,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10、主持“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器临床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8-2000),完成。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并获2002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年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二)以项目主持人获得的广东省、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1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肌洞法的建立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及诊断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8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研究” 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三)获得国家专利4项

1、201120308132.2 一种用于脊柱矫形和固定的单向自动撑开椎弓根螺钉 实用新型专利

2、201120308067.3 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和固定的动力自动撑开矫形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

3、"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调查"结题后,项目组联合广东省妇幼医院应用B超对上万例新生儿进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普查,早期发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30余例,并给予早期干预,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此项目研制的"可调式外展固定架"2000年获专利一项,专利:ZL 00227811.1,已在临床推广,其良好的矫正效果,廉价的治疗费用获得了广泛认可。

4、"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获得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专著40余篇:

1、Zifang Huang, MD1; Shizhen Zhong, PhD1; Junlin Yang, PhD*2 (Correspondce author); Jun Ouyang, PhD*1; Weidong Zhao, PhD1。 Biomechanicalcomparison of distractional forces for different anchors sites for the pediatric growing rod technique。 Euro spine。 (Accept)

2、Zifang Huang1, MD; Qifei Wang2, MD; Junlin Yang*2, PhD (Correspondce author) ; Jingfan Yang2, BD; Fobao Li2, PhD。 Vertebral Derotation by Vertebral ColumnManipulator Improves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s Outcomes of Lenke 5C Patients for Follow up minimum 2 Year。 J Spinal Disord Tech。 (Accept)

3、Yang J, Huang Z, Grevitt M, et al。 Double-curve Synchronous Derotation with Convex Correction: a New Corrective Technique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 Double Curves。 J Spinal Disord Tech。 2013, 28。 [Epub ahead of print]

4、Yang J, Huang Z, Grevitt M, et al。 Precise Bending Rod Technique a Novel Method for Precise Correction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 J Spinal Disord Tech。 2013, 19。 [Epub ahead of print]。

5、Li Shujuan, Yang Junlin, Wang Huishen, et al。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mpaire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evere Idiopathic Scoliosis,Scoliosis 2013, 8:1。

6、Junlin Yang, Zifang Huang, Yong Hu, et al.Improving successful rate of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evoked potentials monitoring during spinal surgery in young children。 Eur Spine J。 2012 ;21(5):980-4。

7、Zhi-Guo Zhang1, Junlin Yang1(共同第一作者), Yong Hu1, et al.Time-frequency component analysi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rat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2009,8:4。 ISSN1475-925X。

8、黄紫房, 杨军林(通讯作者), 王其飞等。V C M 去旋转和旋棒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效果比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21(5):442-447。

9、林翔,杨军林(通讯作者),苏培强等。1例基因芯片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013,2

10、杨军林,邓耀龙,黄紫房。 触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及其在脊柱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23(8):752-755。

11、林翔,杨军林。 椎体去旋转矫形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后凸减少的影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69-71。

12、黄紫房,杨军林(通讯作者),谢红波等。脊柱侧凸顶椎椎体及附件旋转角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7):632-635。

13、林翔,杨军林(通讯作者),黄紫房。使用切口引流管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背痛评价的影响。广东医学,2012,33(5):611-613。

14、林翔,杨军林(通讯作者),邹学农,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J]。?广东医学,2012, 33(21): 3191-3193。

15、黄紫房,杨军林(通讯作者),李佛保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评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 (24): 2246-2249。

16、杨军林,杨子波,肖学军等。新型髋、膝活动式支架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疗效观察。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02:231-235。

17、李淑娟,杨军林,李运泉等。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脊柱脊髓杂志,2012,22(3): 218-223。

18、谢红波,杨军林,黄紫房等.CTA、CTV在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

19、王丽琴,杨军林,杨智云等.3D MRI在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7):483-486。

20、黄紫房,杨军林,朱青安等。《角棒与圆棒在椎弓螺钉系统中抗旋转能力的生物力学比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年

21、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等。《板棒系统与钉棒系统在重度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效果》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年

22、张宇奇,杨军林。《下行神经性诱发电位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年

23、杨军林,林翔,黄紫房。《脊柱侧弯术后术区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年第32卷3期。

24、杨军林,谢超凡,谢红波。《脊柱侧弯患儿椎体旋转测量方法的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年第31卷7期:550-554。

25、杨军林,黄紫房,谢超凡。《低龄儿童脊柱侧弯肺功能研究进展》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年第31卷5期:387-389。

26、陈欲光,李佛保,杨军林(通讯作者)等。《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凸手术中联合监护的观察研究》中华骨科杂志 2009年第29卷第1期。

27、杨军林,李军,廖威明等。《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8年第2卷第4期。

28、杨军林,李军,廖威明等。 广东地区11132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8年8月第2卷第4期 399-406

29、杨军林; 张美超; 赵卫东;等。 骨圈对椎弓根钉系统负载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第23卷第3期 313-315

30、杨军林; 王永胜; 彭成宏; 等。 不同方式椎间植入皮质骨圈的生物力学评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年第15卷第7期 447

31、杨军林; 费志军; 王永胜;等。 巨大型神经鞘瘤致股骨破坏一例报告。 中华骨科杂志 2005年7月第25卷第7期 442-443

32、杨军林; 肖学军; 彭成宏; 等。 单张X线片法与CT法测量股骨颈前斜角的比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12月第6卷第12 期1356-1357/1361

33、杨军林; 孙鸿涛; 肖学军; 等。 皮质骨圈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中支撑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21卷第1期 79-80。

34、杨军林; 肖学军; 费志军; 等。 简易新CT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研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 150-152

35、杨军林。 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架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人体解剖学 2003年9月 1-85

36、杨军林; 肖学军; 费志军; 等。 先天性髋脱位深度扩臼造盖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第21卷第3期 277-279

37、杨军林; 肖学军;彭城宏等。联合消毒法处理的异体骨毒性实验研究。 中华医药杂志 2003第3卷第6期 491-493

38、杨军林; 肖学军; 李 锋。 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 实用医学杂志 2002年第18卷第5期 550-551

39、杨军林; 孙鸿涛; 陈立龙; 等。 同种异体骨圈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中华骨科杂志 2001年6月第21卷第6期 375-378

40、杨军林; 孙鸿涛; 石瑾; 等。 联合消毒法对重度感染植入骨灭菌效果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5月 第16卷第5期 372-373

41、杨军林; 肖学军; 孙鸿涛;等。 不同透视角度下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值的变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第18卷3期 225-226

42、杨军林; 朱青安; 陈立龙; 等。 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稳定颈椎的生物力学评价。 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9月第19卷9期 522-525

43、杨军林; 陈立龙; 田百超; 等。 1328例汉族和维吾尔族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研究。 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第35卷第8期 465-468

44、杨军林; 陈立龙; 田百超; 孙鸿涛; 吕永泉; 赵福祥; 薛茜; 刘素云。 新生儿髋脱位超声、手法诊断价值的评价。 中华骨科杂志1997年12月第17卷第12期 743-747

45、杨军林; 田百超。 新生儿先天性髋脱位超声诊断进展。 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5卷第1期 42-44

46、杨军林; 陈立龙; 龙立峰; 田百超; 曹力。 先天性髋脱位32例无內固定治疗体会。 人民军医1996年第12期 27-28

47、杨军林; 陈立龙; 龙立峰; 王晓军; 田百超; 吕永泉; 刘素云; 赵福祥; 薛茜。 1273例汉、维族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年第14卷第4期 294-296

48、杨军林; 田百超。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声诊断。 中华外科杂志 1996年第34卷第4期 218-220

49、杨军林; 陈立龙; 龙立峰; 王晓军; 孙鸿涛; 田百超; 吕永泉; 赵福祥; 薛茜; 刘素云。 新生儿髋脱位超声各种方法诊断价值的评价。 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96年第12卷第12期 50-53

参编参译论著:

1、侯树勋...杨军林等。《骨科学》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头颈部畸形”,“狭部裂”章节的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明...杨军林等。《脊柱侧凸外科学》中“后路松解技术”章节编写,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邱勇...杨军林等。《特发性脊柱侧凸:Harms研究团队诊疗指南》中“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骨盆固定”章节的翻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2012年

4、贾连顺,袁文...杨军林等。《实用颈椎外科手术学》第2版编写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5、李明…杨军林。《脊柱畸形精要》特发性脊柱侧弯Lenke分型部分的翻译。2009年

6、王洪武…杨军林。《肿瘤微创治疗技术》骨肉瘤章节编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学术活动及国际交流发言:

1、Junlin yang。 Charity Scoliosis Surgery in my Hospital, APSS Operative Spine Surgery Course 2013,27th & 28th August, Malysia。

2、Junlin yang。 Osteotomy in Severe Spinal Deformity。 KITC study group Euro Summit。 2011.4, Spain。

3、Junlin yang.The sixth China orthopedic surgeon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Tianjin in China。 2013.5.9~12

4、杨军林,天津学术会议发言,2013年

5、杨军林,广东省骨科年会发言,2013年

6、杨军林,贵州省骨科年会发言,2013年

7、杨军林,威海骨科会议发言,2013年

8、杨军林,上海会议发言,2013年

9、杨军林,武汉骨科会议发言,2013年

10、杨军林,江门骨科会议发言,2013年

11、杨军林,南方医院骨科论坛发言,2013年

12、杨军林,深圳会议发言,2013年

13、杨军林,第二届广州国际脊柱畸形高峰论坛发言,2013年

14、杨军林,中日脊柱外科新技术(手术并发症与防治策略)研讨会发言,2013年

15、杨军林,深圳市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发言,2013年

16、杨军林,全国COA年会发言,2012年

17、杨军林,中国SRS国际学术会议发言,2012年

18、杨军林,广东省骨科年会发言,2012年

19、杨军林,协和骨与关节外科发展论坛发言,2012年

20、杨军林,上海国际脊柱畸形、微创及非融合技术大会发言,2012年

21、杨军林,第十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发言,2012年

22、杨军林,AOSPINE会议发言,2012年

23、杨军林,全国小儿骨科会议发言,2012年

24、杨军林,国际脊柱畸形高峰论坛发言,2012年

25、杨军林,中日脊柱外科新技术专题(脊髓压迫症)研讨会发言,2012年

26、杨军林,广东省小儿外科会议发言,2012年

27、杨军林,深圳市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发言,2012年

28、杨军林,北京COA会议发言,2011年

29、杨军林,全椎体截骨和非全椎体截骨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分析。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技术发展论坛。2011年5月,北京

30、杨军林,后路全脊椎截骨术(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疗效的评价。广东省骨科年会,2010年9月,广州

31、杨军林,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有效性及异常的处理。南京康复会议,2010年7月,南京

32、杨军林,后路多节段Smith-Petersen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畸形。广东省骨科年会,2009年9月,广州

33、杨军林,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域连续置钉矫形效果的研究.2008年广东省骨科年会。 2008年12月,珠海

34、杨军林,李佛保。 低龄儿童脊柱侧弯非融合手术。 2008国际小儿骨科学术研讨会,2008年8月15日,武汉

35、杨军林,李佛保。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断-B超。 2008国际小儿骨科学术研讨会,2008年8月15日,武汉

36、杨军林,李佛保。低龄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中山一院脊柱外科及其微创技术高峰论坛,2008年5月10日,广州

37、杨军林, 李佛保。 影响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效果的因素分析。 2007年COA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 2007年11月,郑州

38、杨军林, 李佛保。 钉棒与钩棒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弯。 2007年广东省骨科年会, 2007年8月, 东莞

团队优势

多科室合作的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目前已拥有包括脊柱外科、麻醉科、手术室、ICU、呼吸科、影像中心等17个科室50余位成员,是目前国内唯一多科室合作的脊柱侧弯团队;

专业化及国际化的团队:主要成员均为从美国、欧洲、日本等长期学习归国的博士教授,并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至国内外顶级脊柱侧弯中心学习交流;

系统化治疗的团队:建立了包括胎儿超声诊断、筛查、保守观察、形体训练、支具、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完整脊柱侧弯诊断治疗体系;

前进性的团队:与国际多侧弯中心建立同步的数据库,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使中心发展始终保持与国际一致。

技术优势

手术安全方面:建立国内唯一术中六项神经监测系统,攻克了重度脊柱侧凸伴肺功能 <30%、截瘫、脊髓畸形等国际高危禁区手术;

脊柱功能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先进的椎体去旋转技术对大量病人进行治疗,长期随访显示能够显著保留术后脊柱功能;

手术“微创” 理念方面:实现了95%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弯和部分截骨手术不输血,术后2~3天下地,5~6正常行走出院,对术后早期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服务优势

慈善方面:2010年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指定与侧弯中心合作,成立国内首个专项治疗脊柱侧弯的新苗慈善基金,并将中心选为唯一的新苗脊柱侧弯治疗基地,至2015年6月该基金已获募捐1271.7万,申请人数达315人,已资助148位贫困侧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累计资助1099.6万。于2015年5月7日广东省红十字会指定与侧弯中心签署“关爱脊柱侧弯患者”慈善项目协议,本项目于2015年5月已正式启动。

医疗效果方面:中心建立了国内首个由术后侧弯患者直接评价我侧弯中心的医疗效果的公共交流平台,建立了包括脊柱侧弯专业的咨询网站(yf.xinmiaogk.com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微博(t.sina.com.cn/chinascoliosis或@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患友互助会及具有数百人的患友QQ群(133347387) ,真正实现了病人的监督与认同,得到广大同行及多名院士认可。

人性化服务方面:建立快速有效的预约、咨询及就诊通道,确保所有患者可获得及时治疗;人性化、规范化及简洁的诊疗流程,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良好的医疗人文气氛,消除了医患之间的隔阂,真正实现医患一家亲。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号华晟大厦1~2层
咨询电话:400-800-5969,020-87335050 
邮编:510630
邮箱:xinmiaospine@qq.com
官方网站:http://www.xinmiaospine.com/
交通路线:
1、地铁线:地铁三号线岗顶站A出口往五山路方向走300米处。
2、公交路线:BRT岗顶站 
 
预约 电话 QQ 微博 微信
020-87335050
020-37632321
QQ号:99046120
病友QQ群:13334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