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羊城晚报】是医者也是仁者 杨军林团队的"危险雕刻"时间:2016-01-15 来源:新苗脊柱侧弯中心

(羊城晚报)作为医者,他与他的团队仅在去年就完成了203例脊柱侧弯矫治手术,帮助众多患者“挺直腰杆做人”;他也是仁者,他创新成立国内首个专项于脊柱侧弯的新苗慈善基金,并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建成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治疗基地,4年来共资助了122位脊柱侧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他工作起来是“拼命三郎”,一天做两三台手术,夜间手术早已成了常态,以致身体频频亮红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临床科研中心主任杨军林教授“在高空走钢丝”,每天做着骨科中风险和难度最大的手术——脊柱侧弯手术。他说,要借助新苗慈善基金,让更多的脊柱侧弯贫困患者“抬起头,挺直腰,重拾生活的信念”。

求学海外

“我长高了14厘米”、“我也长高了10厘米”……8月8日,来自安徽的郭慧超、华慧琳和来自广东的林良平相聚广州中山一院,兴奋地述说各自做完脊柱侧弯手术后的变化。无一例外,他们的脊柱侧弯手术都是由杨军林以及他的团队所完成。但在数年前,郭慧超他们要想完成这样的手术,几乎不敢想象。

相关资料显示,脊柱侧弯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发病率为1%-3%,其发病率相当高,0.25%-0.27%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相当一部分的脊柱侧弯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不但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对工作和婚姻也会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杨军林说这让他触动很大,不少脊柱侧弯患者在生活中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工作没机会,谈不了男女朋友,“身体和心理的负担都很重”,他们很渴望能通过手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在2005年以前,中山一院每年大约只能完成12例这样的手术,大部分前来求医的患者只能失望而归。为了提高手术水平,在2008年前后,他数次前往美国进行学习。“可是,单靠我一人,没有麻醉师,没有术后的护理,就算我水平再高也没有用。”于是,他们组成了团队一块到美国、丹麦等国际顶尖脊柱侧弯中心学习。目前,该手术团队包括17个科室56位成员,成员平均年龄仅为36.8岁。

危险雕刻

用“危险雕刻”来形容脊柱侧弯手术一点都不为过。

脊柱侧弯手术一般有4个步骤,分别是打钉、截骨、上棒、矫形。“我们可以把脊椎想象成一块圆的石头里面包着一个鸡蛋。你要把外面的石头敲掉,同时不能伤到里面的鸡蛋。一旦伤到鸡蛋,就是伤到脊髓及里面无数的神经,病人就会瘫痪,加重脊髓损伤。”所以,杨军林基本上都是亲自操刀,有时单是截掉一截小骨头,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可谓“微雕”了。

从2008年开始,他们当年的手术量大幅攀升至108例,到2013年已达到203例,是2005年以前每年手术量的17倍;连续6年位居华南首位、广东省首位,而且50%以上的手术患者来自省外、港澳以及海外。“尽管手术风险很高,但没有发生一例严重并发症或者瘫痪。”杨军林对此感到很自豪:“手术做好了,除了能治病,还能治身、治心,患者自身和家庭全部都解放了。”

手术量上去了,可杨军林依然忧心忡忡:“我们的手术量再大,一年能做到200例以上,就算做到我60岁退休,也只能做2000多例。外面有那么多脊柱侧弯患者,目前还有100多个患者在排队等着手术。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杨军林说,脊柱侧弯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95%患者可以免于手术之苦。2013年起,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开展学校脊柱侧弯普查。筛查试点已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四个城市展开。

创立基金

有一件事促成杨军林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在门诊接诊时,一个孩子的脊柱严重侧弯,可面对高达十几万元的高昂手术费用,贫穷的家庭根本无法支付,只能放弃手术,孩子还多次写下了遗书,而且这并不仅是个案。杨军林在痛心之余思考:“在目前社会上庞大的患者群中,有相当一定比例的患者因经济原因得不到适当的救治甚至无奈放弃治疗,也有一些热心的人士或社会群体、企业愿为这些有困难的患者提供资助,但有时候往往缺少一个平台或者一个良好的机制,来使后者的意愿得到实现。”

2010年5月16日,杨军林的愿望成为现实——中山一院脊柱侧弯中心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新苗基金”慈善救助基金,这是国内首个专为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救助的专用基金,为0-28周岁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提供部分的医疗费用资助。作为新苗基金的创立及负责人,4年来,杨军林一边忙于筹集资金,一边还要筹划手术。他身边的人常说:“杨教授不是在手术室里,就是在筹集善款的路上。”新苗基金募捐来的善款中,80%与杨军林有关。截至目前,新苗基金已获募价值997.1余万元,申请人数达276人,累计资助价值833.1万元,成功帮助122位脊柱侧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资助贫困

“我无数次地幻想过,挺直腰杆去摘下夜空的星星;我渴望蜕变,去找回遗失的梦想……如今有了你,改变不再是奢望。”曾得到新苗基金资助的郭慧超在他写的诗歌《总有种力量坚强地绽放》中充满了感激。2012年,脊柱重度侧弯的他向新苗基金提出申请,第二年获批,并于2013年11月29日完成了手术。术后,他的身高“长”了14厘米,肺功能趋于正常。他说:“我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供我和弟弟上学,已没剩多少钱了。如果没有新苗基金的资助,我根本无法进行手术。真的很感谢医疗团队和新苗基金。”

除了新苗基金的“公费”资助,杨军林还常常自掏腰包,为某些贫困的患者解燃眉之急。助手文诗奇记得,有一次杨军林在查病房时,看到某个患者的医院账户里已欠账甚多,于是回头让人从自己银行账户里,往患者账户里存了好几千块。还有一次,来自东北的一个患者因一时凑不够手术费,整个手术团队为他作担保,孰料该患者出院后一直没有补上欠费,杨军林需要为其垫上将近2万元,而杨军林说:“我相信他迟早都会还的。”

杨军林与他的新苗基金团队的努力获得社会认可,2013年获首届“中国好医生·医德高尚奖”、2014年获“广东好人奖”、2014年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4年获“广东省红棉扶贫济困优秀项目”。

拼命三郎

位于中山一院宿舍楼的“新苗基金”简陋办公室里,靠墙几个柜子堆满了各种脊柱侧弯的X光片子,一旁的沙发上有张毛巾毯,杨军林太累时会过来躺一会。“他是我们医院里公认的‘拼命三郎’。”在助手文诗奇眼里,杨军林是个工作狂,常觉得时间不够用,“走路很快,‘快点’是他的口头禅”。

杨军林说,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身体已亮起了“红灯”:做手术需要精神高度紧张,天天像走钢丝绳,血压升高就像坐过山车;长时间低头做手术,颈椎神经受压迫,最近检查出问题要开刀;只能站着做手术,腰也受不了,于是打着腰封上;手术器械反射头灯的强光,造成眼睛视眼膜剥离……今年已50岁的杨军林庆幸以前在部队里为身体打下好基础,尽管如此,他现在每个周末还要去爬白云山进行调节。

心中男神

如此忘我地工作,杨军林得到众多患者的尊敬。“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男神’。”患者华慧琳丝毫不掩饰对杨教授的喜欢,通过脊柱侧弯矫治手术,她由原来1.57米增高到1.67米。“他高高大大的,令人有安全感。他的平易近人和乐观让病人不感到压抑。说话也很‘接地气’,解释病情起来很生活化,意见中肯,是从病人角度出发的。”华慧琳希望,“像杨教授一样充满正能量的人越多越好”。 

视频新闻NEWS

脊柱侧弯普查筛查报道

典型病例TYPICAL CASES

  • 极重度脊柱侧弯手术案例(一次性完成手术)
  • 成人侧弯保守治疗案例
  • 医学形体治疗好转案例(青少年)
  • 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 最大保留功能案例
  • 极重度侧弯术前牵引案例
  • 婴幼儿软支具治疗好转案例
  • 中老年侧弯保守治疗案例
  • 40-60度侧弯保守治疗长期治疗好转案例
  • 40-60度侧弯保守治疗快速好转案例
  • 青少年脊柱侧弯XTS矫正实例
预约 电话 QQ 微博 微信
020-87335050
020-37632321
QQ号:99046120
病友QQ群:133347387